矿山工程监理公司浅谈煤矿防治水工作
我国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由于历史开采遗留大量隐患,以及重组整合后现有矿井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煤矿开采的多是不安全储量,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特别是水害隐患威胁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历史上事故多发。矿井生产过程中防治水工作难点比较多,突出的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类型多,历史遗留隐患多,情况不明,千年开采历史的部分地层破坏生成隐患,近百年来大量开采的古井与古空的积水隐患,都对现有开采生产构成威胁。受水害影响的矿井带有普遍性。
1严格落实防治水责任制
煤矿主要负责人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专门的防治水机构,进一步强化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按规定配备防治水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及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严格落实分管副总工
程师、地测防治水专业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责任,特别是受水害威胁矿井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必须配齐配强防治水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做到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工作各级岗位责
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水害预测预报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对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设计等严格进行审查,定期组织会审和复查。认真做好防治水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保证其具备必要
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2认真做好防治水基础工作
贯彻《煤矿防治水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具体方案或细则。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查清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依此类型制定相应防治水措施。进一步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情况,定期收集、调查核对本
矿及相邻煤矿的废弃老窑情况,及时、准确编制《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等基础图纸和资料,准确掌握矿井水害隐患威胁情况,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预测预报,提出预防和处理水害的针对性措
施。
加强防排水设施管理。加强井下水闸门、水闸墙管理与维护,井下需构筑水闸墙的,由具有相应资质单位设计,按设计进行施工,并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建立健全矿井主排水、采区及工作面排水系统,确保排水能力
达到要求;对进入下组煤开采或即将转入下组煤开采的矿井,必须先健全完善排水系统,再组织生产活动。
加大水害防治安全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逐步实现水文自动监测和预警、先进物探技术探测老空水体、防治水信息网络管理,以及推广实施井下涌水量、水压、井下突(出)水点、挡水墙、水闸
门等监测的自动化管理。
3全力开展水害隐患排查
各类矿井要专门组织专家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查清各类水害的水量大小、水情变化、联通关系、生产采动情况、危害程度等,建立健全水情水害档案。对于情况不清的,要采取调查、探查等针
对性措施,查清危害,制定并实施相应防治措施。突出抓好矿井老空水、承压水害的排查。
4突出做好汛期防治水工作
汛期历来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特殊时期。每年汛期前,组织对工程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地处河道水库、泄洪区、低洼地及有古井、沙井煤矿隐患治理情况实施全方位排查。汛期期间,严格落实24小时调度
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和紧急情况下停产撤人制度,及时掌握汛期安全生产动态,保证安全生产信息上下畅通。下大雨时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
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大雨以上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汛期主要行洪河道及河堤下不得进行采掘活动;受水害威胁严重且难以采取有效根治措施的,严
格控制井下生产水平个数,原则上只允许一个水平生产。
5强化应急处置管理
进一步健全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机制,严格执行“大雨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规定。加强职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一旦发现井下出现裂缝渗水、顶板来压、水质变化等突水征兆,立即果断采取停产撤人措
施,着力抓好“调度员10项应急处置权”落实。特别强调,紧急情况下,调度室值班人员及井下各级管理干部接到险情报告或发现可能出现的灾害时,要采取先处置后汇报的措施;职工发现险情有权通知危险区域人员先撤
人,后汇报。即便发生了误撤,也不得追究调度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强相邻矿井的区域联防,定期交换作业图纸,及时互通生产情况,建立完善预警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机制。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制度,矿井发生安全
事故或遭遇突发险情等,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单位,避免因盲目施救贻误救援时机。
矿井水害防治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必须如履薄冰、时刻警醒,必须警钟长鸣、警示高悬,必须从零开始、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