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理质量监管体系的形成,是多年施工监理经验的总结。但在实践中应看到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提高,工作质量不达标,监管力度不加强,行为不规范,没有质量保证体系的指引和约束,是做不好工程质量监管的,是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要求的。因此,监理行业必须采用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ISO标准或更高的质量系列标准。
结合工程监理的特点,完善与深化并进一步实施文件化程序运作的质量保证模式。实践证明,这不仅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1、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应遵循符合实际的准则
(1)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符合行业特点。应根据监理行业特点和性质,将标准中的质量要素进行转化,以适应监理行业的实际要求。工程监理是间接参与工程实体的施工过程,形成了质量控制的复杂性和双重性。既要控制被监理方的施工过程,又要控制自身的监理服务过程。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如果脱离了监理行业的实际,必将流于形式;如果为了应付企业认证,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2)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符合本公司的实际。目前在建筑市场中从事监理业务的公司,从组织架构、执业人员、管理模式均有很大不同。关键是结合其本身特点编制出符合本公司实际,并具有高智能监理服务特性,确实能够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文件,才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否则必将徒有其名,管理两层皮。
2、强调质量保证体系有利提高监理服务质量
监理服务包含内容十分广泛。就工程而言,其中有监理组织机构的质量;监理工作的质量;项目监理过程的质量等多方面。监理公司唯有实施质量保证体系,服务质量才能确保稳定和不断提高。
(1)体系必须贯彻预控为主的思想。在质量体系的运作中,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重要环节的质量隐患预见与策划,将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与方案,使各类质量隐患不能产生或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变被动监理为主动监理,以保证监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2)体系必须强调质量全过程控制。一切监理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在施工过程和提供服务的全过程中,为了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出现,必须强调监理的全过程控制。
一是过程控制在施工中对人、机、料、法、环、检等六大因素的控制。根据工程监理的工程特点即提供高智能的监理服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控制:其一是如何对工程监理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即监理公司内部对监理人员的控制。包括岗位人员是否到位,是否持证上岗以及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监理文件、报告等是否满足要求等;其二是如何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实体进行全过程监控,即监理工作中采用何种方法或手段使工程质量满足合同与规范规定的要求。
二是通过对项目目标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将施工中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做可操作性评审;采用科学的检验、试验方法确定其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适用性;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控制项目投资、合同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确保施工安全,开展高效、优质的监理服务。
(3)体系应确保资源的需求。标准中对资源的保证是以满足监理工作需要为前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个方面。只有具备全面的高素质(如:学识、经验、人品)人才,先进的检测设备等监理资源,才能保证监理服务质量的高水平。
3、体系有利于实现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1)实现监理管理规范化。通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明确反映监理单位的质量方针、目标,建立符合ISO9002或更高标准模式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这些文件中,把监理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监理工作程序都明确的制定出来,使工程监理的管理实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2)实现管理考核人性化。在体系运行中,监理公司将有目的制定一系列考核办法,使每位监理人员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程序以及定量的考核内容,从而保证了监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使监理公司、项目监理部的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规范化运作。
4、强化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
(1) ISO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项目监理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项目监理部代表公司全面履行监理合同内容,建立有效的外部和内部沟通渠道;定期评审同业主和工程相关各方等方面的要求,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以支持公司质量目标的实现。
(2)强化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为了确保工程项目四大控制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加强自身的IS体系程序文件的运行质量,严格内部质量管理程序;另一方面还要定期(如每季一次)运行检查进行评比,总结经验坚持不断持续改进。